让孩子在儿童节回归快乐本真。
“老师编排六一节目,为什么我家孩子在最后一排?而且只有集体节目?能不能让孩子多上几个节目?” “我家孩子挺有语言天赋的,为什么没给安排成小主持人?” “我家孩子在人前不敢大声说话,老师也不给他锻炼机会,真急人!” “人家孩子练得又快又好,我家孩子上来就累病了,这下更跟不上了。”
每逢“六一”到来之前 部分家长就显得格外焦虑
幼儿园组织儿童节节目表演,已经成为“六一”的传统庆祝形式,且每年的节目都会更新花样,孩子、老师和家长都忙得不亦乐乎。小演员们大多提前一个月甚至更早就开始排练节目,而家长们的纠结也由此开始。我家孩子站的位置是否靠前、是否显眼?我家孩子的角色重不重要,戏份多不多?
在期待和关注中,家长衡量着孩子在集体表演中的位置,仿佛由此就可以衡量出孩子平日的表现,和在老师心中的分量。
不要用自己的期望 绑架孩子的节日
六一儿童节的活动,是融入仪式感和文化意义、育人功能的集体活动,对于孩子们精神世界的发育起着促进作用。然而当孩子们的节日活动被当做汇报成绩,“六·一儿童节”这个本该属于孩子的节日,就难免成为家长间攀比的工具。
当儿童节融入过多的成人意识,那么节日本身也就失去了原本的特色与意义。
其实,在孩子的世界里,他们根本不在意“第一排”和“最后一排”的区别,孩子是真正懂得享受过程的人,完成新动作的喜悦和自信、得到表扬的成就感、拿到道具的新鲜感、和小伙伴们团结协作的力量感、些才是孩子们获得快乐的源泉。
在老师的世界里,为儿童节投入心血准备和安排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工作,每个孩子的位置无关“公平”,也无关“偏爱”,老师必须要考虑到节目的整体性,这也是孩子们在过程中要懂得的“集体感”、和“团结协作”。
家园合力, 过好活动季
在儿童节之后,马上就是毕业季,在忙忙碌碌的活动准备中,老师别忘记这样做:
在忙碌的活动筹备中,无论是加班加点地准备服装、做道具、布置场地,还是紧锣密鼓地给孩子们排练,老师们既要默默承担所有的负面情绪,还要尽力付出真情和教导。这对于老师的素质、修养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。
希望家长能充分地理解老师,配合老师。对于家长来说,家长是孩子的榜样,家长的心态决定了孩子的世界是阴还是晴。
当孩子站上舞台,亲爱的家长们,请抛掉成人的功利心,不要以爱的名义苛责孩子,也不要让自己的期望去打扰孩子的快乐,欣赏就好,赞扬就好。
让儿童节回归儿童
关于“六一儿童节”
1925年8月,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,首次提出了“国际儿童节”的概念。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。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、保健权和受教育权,抚养权,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,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。
孩子是儿童节唯一的主角,请把 “六一”儿童节还给孩子们,智慧的父母和老师能够相互配合,帮助他们在日常的排练中成长,共同为他们在表演中的绽放喝彩。
让孩子获得乐趣与成长,才是儿童节最重要的意义。
|